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商家企业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2018年粮食收储政策怎么变?赶紧来围观!

    信息发布者:方丰儒
    2018-02-19 12:14:41   转载

    2017年是粮食流通领域值得“点赞”的一年。过去的一年里,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效果好于预期,政策性粮食去库存进展迅速,“优质粮食工程”正式实施,粮食产业经济拓展新格局。2018年,国家粮食收储政策会怎么变呢?我们一起来了解下。

    在近日召开的2018粮食流通工作会上,国家粮食局局长张务锋表示,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,谋定后动、精准发力、加快粮食行业转型发展是关键之举;创新体制、转变方式、不断释放改革红利是动力源泉。

    张务锋

   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效果好于预期

    2017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1791万吨,比2016年增加166万吨,又是一个丰收年。但是生产连获丰收,并不意味着粮食问题就过关了,因为我国当前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:玉米、稻谷等品种阶段性过剩,大豆对外依存度高,致使“高库存”与“高进口”问题并存。

    深化改革,制度先行。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是我国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“先手棋”。2016年,我国取消玉米临储政策,实行“市场化收购加补贴”的新机制,鼓励多元主体入市收购。此后一年多以来,在各级粮食部门的狠抓落实,及早部署、统筹协调、预期引导之下,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效果好于预期。

    (一)玉米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现已建立

    不仅玉米的总体价格回归到相对合理的水平,地区间、品种间、品质间的合理价差也开始形成,价格信号开始发挥作用,促使农民自发调整种植结构。

    2017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预计减少约2000万亩,大豆面积增加约871万亩,杂粮杂豆增加约600万亩,青贮玉米和优质饲草增加约500万亩,马铃薯增加约200万亩。

    (二)市场恢复正常流通秩序

    东北玉米由“就地储”变成“全国销”,南北粮食流通市场活跃。随着玉米价格随行就市,深加工企业成本降低,产业上下游价格关系逐渐理顺,企业开工率持续回升。

    (三)国产玉米的国际竞争力提升

    收储制度改革后,国内外玉米价差大幅缩小,东北玉米运抵南方港口与进口玉米完税价基本持平,进口玉米价格优势不再,玉米进口量明显减少。据海关统计,2016年我国玉米进口316万吨,比2015年减少33%;2017年1-11月累计进口玉米237万吨,同比减少21.6%。

    (四)库存压力得到极大的缓解

    2017年政策性粮食库存消化1690亿斤,是2016年的1.37倍;政策性玉米库存比历史最高点下降28%。

    (五)理顺机制还权于市场

    以收储制度改革为先导,玉米产业真正从“死胡同”里走了出来,整个产业链焕发出勃勃生机,为我国新一轮粮食市场化改革打好了开局之战。

    2018粮食工作突出六大重点

    张务锋透露,2018年粮食行业要突出“六项重点”,强化“六个支撑”,守住安全底线,努力构建更高层次、更高质量、更有效率、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。

    (一)极稳妥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积

   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进展顺利、成效明显,要进一步巩固放大。稻谷收储政策是下一步调整完善的重点。在保留最低收购价政策框架的前提下,增强政策弹性和灵活性,合理确定最低收购价水平,优化执行预案和具体操作办法。

    (二)加快消化粮食库存

    1、坚持算大账、算长远账。

    2、在确保市场总体稳定的前提下,宜早则早、宜快则快。玉米库存消化的路径已经明晰,要继续积极有序推进。稻谷库存多、压力大,且产业链条短、消费弹性小,是当前库存消化的重点和难点。要拿出更有力的措施,多管齐下、综合施策,促进库存尽快回归合理水平。

    (三)全面加强粮食流通监管

    在库存实物监管上,当前政策性粮食库存点多面广、仓型复杂,部分粮食储存时间较长,要作为重中之重。

    (四)创新完善粮食宏观调控

    1、加强政府储备管理,优化中央储备粮功能定位和结构布局,健全地方储备粮管理运行机制。

    2、完善调控载体方式。

    3、健全粮食产销合作机制。

    4、强化粮食统计和信息预警监测。

    (五)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

    鼓励开发绿色优质、营养健康的粮油产品,丰富产品种类,加速提档升级。推动地方特色粮油食品产业化,加快发展杂粮、杂豆等特色产品。

    (六)深入实施“优质粮食工程”

    要精准施策、多方推动,加快粮食产品供给绿色化、优质化、特色化、品牌化,确保好事办实、实事办好。

    2018粮食工作强化六个支撑

    在强化六大重点工作同时,张务锋还要求强化“六个支撑”。从法律制度、责任考核、创新驱动、安全保障等方面入手,多点发力、协同联动,筑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坚实基础。

    (一)加强改进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

    发挥好考核“指挥棒”作用,敦促各地加大力度,找准薄弱环节。

    (二)加快推动粮食安全保障立法

    (三)积极实施“科技兴粮”和“人才兴粮”

    完善粮食科技创新体系,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中心,做强做优粮食科研院所,鼓励建立粮食产业科技创新联盟,加快攻克行业关键技术。举办全国粮食科技成果转化活动,搞好成果、人才、机构“三对接”。

    (四)加速构建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体系

    要改进服务模式,继续扎实做好政策性粮食竞价交易;完善运输协调、交收库管理、质量检验、仓单交易等功能,持续推进贸易粮网上交易,探索农民卖粮新途径。

    (五)着力加强粮食行业信息化建设

    针对行业信息化总体水平不高的现状,要搞好顶层设计,加快建设国家粮食管理平台,逐步实现与省级平台互联互通、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,打造全行业数据资源中心、智能决策中心、可视化会商中心。

    (六)切实提高粮食流通设施现代化水平

    这方面近年来虽有大幅提升,但也存在瓶颈制约,流通效率低、成本高的问题比较突出。要把粮食仓储设施建设重点转向优化布局、调整结构、完善功能,抓紧推进粮食安全保障调控和应急设施专项建设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